课程名称(中文) |
水泥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 |
课程代码 |
19212698 |
授课语言 |
中文 |
课程名称(英文) |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Cement Concrete |
学分 |
2 |
课程性质 |
必修 |
适应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开课单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周 数 |
2(采用平时和集中相结合形式) |
课程负责人 |
王瑞燕、罗晖、张弛 |
课程审核人 |
梅迎军 |
课程目标 |
支撑毕业要求 |
1.学生能清楚认识和正确理解水泥混凝土质量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理解水泥混凝土技术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指标点6-1:熟悉与材料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规范以及管理体系等,理解社会文化对材料工程活动的影响; |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水泥混凝土及制备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综合设计。 |
毕业要求4:研究 指标点4-2:以交通土建材料制备和应用中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为主线,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提出研发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实施
|
3.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基于系统的实验设计,获得数据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熟悉水泥混凝土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初步掌握实验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工程经济决策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及合理化决策。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指标点9-2: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见,能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能合理化决策,具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领导能力 |
进程安排 |
序号 |
内容与要求 |
时间(天) |
支撑课程目标 |
1 |
(1)职业道德和规范教育 (2)选题 (3)熟悉和明确设计任务书 |
2 |
课程目标1、2、3、4 |
2 |
(1)资料查阅 (2)形成资料查阅报告 |
2~3 |
课程目标3 |
3 |
(1)确定实验方案 (2)配合比计算(计算书要求完整、正确) |
1~2 |
课程目标2、4 |
4 |
(1)混凝土性能实验(要求真实、完整记录原始数据) |
3~4 |
课程目标2、4 |
5 |
(1)数据处理(要求过程和结果正确) (2)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完整) |
2~3 |
课程目标2、4、5 |
课程教材与学习资料 |
书名 |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年度 |
混凝土学 |
宋少民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3 |
胶凝材料学 |
林宗寿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4 |
现代混凝土科学技术 |
王中和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 |
技术标准与实验规程等 |
|
|
|
学生成果要求 |
要求学生根据选题,掌握所设计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并根据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确定原材料组成方案,并通过实验对混凝土性能进行验证。学生要掌握相关实验设备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处理方法,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有完整正确的配合比计算书、分析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及内容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
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
成绩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分值(或百分比) |
考核/评价细则 |
备注 |
工作态度 |
20% |
整个设计阶段的积极主动性 |
在同一小组中,指导老师可根据组员实际承担的任务和表现进行合理的成绩评定。 |
方案设计 |
20% |
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
实验实施 |
30% |
实验操作、方案实施情况。 |
工作量 |
10% |
实验数据量和工作时间 |
报告质量 |
20% |
报告撰写格式规范性、数据、图形处理的正确性、理论分析的合理化。 |